今日竹山網消息 近日,雙臺鄉羅家村的欽峪河畔多了一處熱門景致:曾被泥沙掩埋的“欽峪河石舟”經村民之手重見天日,周邊用老舊石磨、精選鵝卵石點綴,已成為村民休閑、游客打卡的文化新地標。這個項目的建成,是羅家村群眾自主提議、自發設計、自己動手的一次成功實踐。
項目的靈感源于村民的鄉愁。村內老人們常念叨河邊“老石舟”的故事,村“兩委”因勢利導,發出“喚醒石舟”的倡議,立即得到全村響應。
整個過程,是一場民智民力的“大集結”。村里的能人巧匠自發組成修復隊,義務投工投勞;村民們紛紛貢獻出自家的老舊石磨、石磙,成為景觀建設的核心材料;為了更加美觀,幾人專程到鄰縣河灘精心挑選滿意的鵝卵石。沒有現成的設計圖,大家就你一言我一語,“邊干邊設計”,硬是憑著集體的巧思,將一處荒蕪河灘變成了精致景觀。
文化是景點的靈魂。駐村工作隊與村“兩委”廣泛收集村民口述歷史,查閱方志,將散落的記憶碎片系統梳理成“唐王命名欽峪河”“駱書生石舟苦讀”等生動故事,為石舟注入了深厚的文化內涵。
如今,這里不僅是觀光點,更是村民的公共客廳。羅家村通過自主建設、群策群力,用極低的成本實現了環境提升與文化傳承的雙贏,為盤活本土資源、激發內生動力提供了一個生動范例。這一實踐充分證明,群眾中蘊藏著無限的創造力和執行力,只要給予適當的平臺和引導,就能收獲意想不到的精彩。(朱桐震)

相關新聞
今日竹山便民服務
今日竹山云超市
一周熱門